好医汇

手机版
手机版
用户中心

按医院_网上预约挂号_民福康_好医汇

首页按医院
医生职称:
全部 主任医师 主任康复师 主任技师 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康复师 副主任技师 中医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护师 主治医师 医师 教授 高级营养师 康复师 主管康复师 初级康复师 主管技师 初级技师 技师 副教授 其它 主管药师 主管护师 心理治疗师 住院医师 副主任 急诊科副主任 急诊科主任助理 副研究员 心理咨询师 院士 副主任医生 研究员 青年研究员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青年副研究员 主任护师 行政主任 行政副主任 初级治疗师 博士后 助理研究员 讲师 主任医生 博士 副高 高级实验师 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中医师 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检验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营养师 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 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主治医师、讲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特聘研究员 百人计划(临床医学)研究员 主任中医师 主任医师/硕导 正高 特聘副研究员 副主任护士 副主任中药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客座教授 医学博士 护士长 特聘教授 副主任物理师 主任医师,教授 知名专家 研究员,教授 副研究员 医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副研究员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治医师,助理教授,副研究员 主任药师,教授 副编审 临床药师 治疗师 护师 营养师 主管营养师 ​主治医师
展开
吴钟琪
吴钟琪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高压氧科
擅长: 吴钟琪,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高压氧科教授,历任湘雅医院高压氧科教授、科主任及湘雅医院医务科长等。1988年赴澳大利亚弗灵顿大学学习医院管理及高压氧医学。1992-1999年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吴钟琪为我国高压氧医学学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政司医用高压氧岗位培训中心主任,现任湖南医学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湖南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老年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卫生事业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高压氧质控中心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了《现代诊疗新技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学精粹丛书》、《中国农村医师全书》、《高压氧医学》、《医用高压氧临床手册》、《高压氧临床医学》、《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中国高压氧医学论文集》、《全科医师临床药物学》、《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参考丛书》、《临床医学试题精集》、《医学临床思维与技能操作训练丛书》等著作,共约4000万字,其中《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已完成四版,畅销20年,成为医疗单位“三基”考核和各类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的首选教材之一,目前已完成最新一版的编写工作。参编和翻译《腹部外科手术学》、《医院感染学》、《实用内科学》等多部著作。担任《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当代护士》、《中国航海医学与高压氧医学》等杂志的编委,还入录《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科技名人录》、《中华科技精英大典》等。
预约挂号
​杨天伦
​杨天伦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 杨天伦,教授,主任医师、知名心脏病学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名医”、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学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39年,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救治、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学术任职:湖南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第十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代谢学组组长;第二届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华心血管病》、《中华高血压》、《JACC中文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 等杂志编委;发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80余篇,著作14部。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00 余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ACC 颁发的“杰出讲者奖”;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师协会联合颁发“最佳授业奖”;中南大学“十 佳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预约挂号
耿力
耿力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妇产科
擅长: 工作经历1957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77级),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做住院医师。1984-1989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读研究生,从师于张丽珠教授和顾芳颖教授,主要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治疗的相关研究,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于1997-1999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进行宫颈癌、卵巢癌等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负责妇产科宫颈/阴道细胞诊断中心、妇产科临床药理专业的工作。科研工作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教育部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基金资助、教育部“211工程”基金资助、教育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北京大学“985”工程学科建设子项目和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资助,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疼痛机制及微创治疗”、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研究”、北京市科委项目“宫颈病变诊治”、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育龄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及感染状况的研究”及卫生部课题等。主持和参加多项多中心前瞻性新药临床试验。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60余篇。学术兼职全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协作组成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编委,山东医药杂志编委,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特邀审稿专家。获奖情况获北京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被评为2009年北京市“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工作先进个人。著作与译著宫颈、阴道和外阴疾病阴道镜学图谱,第18-22章,2006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参与编写:《子宫颈细胞与组织病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生殖道感染防治培训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生殖道感染防治技术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妇产科学》中宫颈和阴道细胞病理学检查、妊娠试验、宫颈粘液检查等章节,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预约挂号
杨孜
杨孜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妇产科
擅长: 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工作。1988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职,历任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且从事产科学和围产医学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在国内最早开展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以及妊娠期肝损害的研究。最早将早期早产概念引入国内,率先开展紧急宫颈环扎术抗早产治疗并在全国推广。临床工作中注重将临床难点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注重把握国际前沿水平,在高危妊娠管理、诊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以及出生缺陷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7 年赴香港学习。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和Wake Forest 大学进行临床研究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遗传出生缺陷研究及其与妊娠期并发症相关研究。科研工作主持承担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及国家十五攻关合作项目。多年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美国一流的JAMA、Am J Obstet Gynecol、Am. J. Hum. Genet等杂志和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已经在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分会产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产前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委。担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和常务编委,《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产科与遗传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杂志》编委。获奖情况多次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临床医师。著作与译著参加了《孕妇保健指南》、《妇科疾病释疑》等著作的编撰工。日常行医工作中尤其注重提高公众科学育儿意识,并且无偿为优秀科普杂志撰写科普文章。
预约挂号
崔德华
崔德华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擅长: 科研工作 1983年-1988年白求恩医大神经内科和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中方导师刘多三教授、日方导师小野寺庚午教授)。而后在日本国立神经精神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89-1994)、白求恩医大神经科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5)、日本国立神经精神研究中心脑老化研究部任高级研究员(1996-2001)、日本国理化研究所脑研究中心任特聘研究员(2001.06--2005.03),北大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2005.08-至今),北大三院神经内科老年痴呆首席专家兼职教授(2006.05-至今)。主要研究方向:认知障碍(痴呆)的临床分子分型及影像生物标记物研究及早期干预;脂代谢异常与A?,TDP-43及α-Synuclein等蛋白修饰异常AD,ALS,PD的认知障碍机制;脑老化因素(缺血、甲醛、微量元素失衡等)与蛋白修饰异常对退行性病的影响与早期干预;研发抗认知障碍(痴呆)药物(包括合成的化合物、天然药物及中药)。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研究论文60余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论文被引用次数达230余次。 学术兼职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脑老化与认知障碍研究室教授、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性痴呆专业委员会理事、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执行主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J.Alzheimer’sDisease杂志副主编(SCI) 获奖情况 1999年JapanNCNP优秀论文奖、2009年获北大第十七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脑功能成像研究在国际会议上获优秀奖。
预约挂号
张永珍
张永珍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 科研工作 博士研究生培养期间,在陈明哲教授和韩启德院士的指导下,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肾上腺素受体多种亚型相互关系及共存的意义”。学术兼职 目前负责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基金1项,国家211工程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1项、国家211工程项目2项。任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科普委员、北京市国外医师考试考官、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发表论文66篇,主编及参加编写著作11本。培养硕士毕业2名,在读2名,联合培养直接博士1名。获奖情况 博士研究论文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已负责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获两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著作与译著 发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钾的影响》等众多文章。并主编《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冠心病现代诊断与治疗》等著作。
预约挂号
唐熠达MD, PhD
唐熠达MD, PhD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擅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医疗与康养中心主任唐熠达,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副院长、血管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科技领军人才。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危重症如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复合治疗及冠心病高危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致力于心脏瓣膜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和内外科一站式复合手术;拓展和推动心血管疾病合并代谢紊乱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诊疗。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多项重大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重点课题等;牵头组织多项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致力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一系列高水平文章,主编多部专著。任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全国委员/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试验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教育经历:管理学硕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2014.9-2017.7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 2000.9-2003.7 硕士,北京协和医学院,1997.9-2000.7 学士,湖南医科大学 (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90.7-1995.6工作经历:2020/09 至今 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06 -2020/08   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5/06 -2008/05   博士后、副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心脏内科2004/06 -2005/06   博士后,美国南达科他大学心脏病研究所1995/09 -2004/05   主治医师、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Yi-Da Tang, MD, PhDProfessor, Vice President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Director, Institute of Vascular Medicin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Deputy Direct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ascular Homeostasis and RemodelingDirector, Innovative Healthcare and Wellness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r. Yi-Da Tang, a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st and scientist, specialize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plex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s. His bench-to-bedside research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and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dentifying key pathogenic driver of dyslipid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such as those with hyperlipidemia,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and thyroid dysfunctions.Dr. Tang has led a series of pioneer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for thyroid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well as novel drug targets for hyperlipidemia. Additionally, he has optimized antithrombotic strategies for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pioneered hybrid surgerie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bined with aortic dissection.Dr. Tang also lead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focusing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facilitated medical applications. His team has developed the "MediGuide" large language model to enhance the triage and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stratification, aiming to improve early warning for cardiovascular emergencies, enhancing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reducing the diagnostic window.EducationMBA,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 2017MD, Clinical Medicin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2003Master, Clinical Medicin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2000Bachelor, Clinical Medicine,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1995Research Positions2020/09 to Current Chief physician,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2008/06 -2020/08 Chief physician, 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2005/06 -2008/05 Assistant professor,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2004/06 -2005/06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Institute 1995/09 -2004/05 Attending Physician, Chief Resident, Resident, 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blications1. Chen Li, Chuangshi Wang, Jun Hao, Yitian Zheng, Jie Yang, Wenyao Wang, Yi-Da Tang, Level of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hine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its evolutio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2023, 100773. (IF =7.1)2. Zhou Q, Yang J, Tang H, Guo Z, Dong W, Wang Y, Meng X, Zhang K, Wang W, Shao C, Hua X, Tang YD. High triglyceride-glucose (TyG)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 Sep 29;22(1):263. (IF =9.3)3. Zhou Q, Yang J, Wang W, Shao C, Hua X, Tang YD.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 on mortality and rehospitaliz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nd diabetes. Cardiovasc Diabetol. 2023 Jul 26;22(1):189. (IF =9.3)4. Xiong YJ, Du LL, Diao YL, Wen J, Meng XB, Gao J, Shao CL, Wang WY, Zhu XY, Tang YD.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US population. J Transl Med. 2023 Aug 12;21(1):538. (IF =7.4)5. Yang J, Wang Y, Xi Z, Ma Y, Shao C, Wang W, Tang Y-D. Remnant-Like Particle Cholesterol and the Risk of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2022; 9(12):452.(IF =4.415)6. Jie Yang, Yitian Zheng, Chen Li, Jun Gao, Xiangbin Meng, Kuo Zhang, Wenyao Wang, Chunli Shao, Yi-Da Tang#. The impact of the 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Insight from a large cohort study in Asia Running title: Association of SHR with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Diabetes Care, 2022; 45 (4): 947–956. (IF =17.152)7. Dong C, Yang Y, Wang Y, Hu X, Wang Q, Gao F, Tang YD#. Gut microbiota combined with metabolites reveals unique featur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different from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dv Res. 2022. (IF=12.822)8. Zheng, Y., Li, C., Yang, J. Tang YD#.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for non-diabe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long-term outcomes in China. Cardiovasc Diabetol. 2022; 21: 29. (IF=8.949)9. Jie Yang, Yitian Zheng, Chen Li, Yu Peng Liu, Qing Zhou, Jun Gao, Xiangbin Meng, Kuo Zhang, Wenyao Wang, Chunli Shao, Yi-Da Tang#. The impact of 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 on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21, 4: 4. (IF =5.898)10. Zimin Song, Ruotong Yang, Wenxiu Wang, Ninghao Huang, Zhenhuang Zhuang, Yuting Han, Lu Qi, Ming Xu, Yi-da Tang#, Tao Huang#. Association of healthy lifestyle including a healthy sleep pattern with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ypertension.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21; 20:239. (IF =8.949)11. Yupeng Liu, Jingjing Song, Juan Yang, Jilin Zheng, Ling Yang, Jun Gao, Song Tian, Zhen Liu, Xiangbin Meng, Jian-Cheng Wang, Zhifei Dai, Yi-Da Tang#.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8-like 2 allevi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via suppressing TAK1 activation. Hepatology. 2021; 74: 1300-1318.(IF=17.425)12. Jingjing Song, Yupeng Liu, Juan Wan, Guang-Nian Zhao, Jian-Cheng Wang, Zhifei Dai, Sha Hu, Ling Yang, Zhen Liu, Yi Fu, Erdan Dong, Yi-Da Tang#. SIMPLE is an endosomal regulator that protects against NAFLD by targeting the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EGFR. Hepatology. 2021;74:3091-3109.(IF=17.425) 13. Liu Y, Wang W, Song J, Zhang K, Tang YD#. Prognosis of spontane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various definitions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21;333:60-68.(IF=4.164)14. Xie M, Tang Y and Hill JA. HDAC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Mol Cell Cardiol. 2019;129:188-192. (IF=5.296)15. Zhang X, Wang WY, Zhang K, Tian J, Zheng JL, Chen J, An SM, Wang SY, Liu YP, Zhao Y, Wang JJ, Yang M and Tang Y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thyroxine (L-T4) replacement on the exercise capability in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 open label, randomized, parallel group trial (ThyroHeart-CHF). Trials. 2019;20:143.(IF=2.067)16. Tang YD#*, Wang W, Yang M, Zhang K, Chen J, Qiao S, Yan H, Wu Y, Huang X, Xu B, Gao R, Yang Y and Investigators C. Randomized Comparisons of Double-Dose Clopidogrel or Adjunctive Cilostazol Versus Standard Dual Antiplatelet in Patients With High Post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Results of the CREATIVE Trial. Circulation. 2018;137:2231-2245. (IF=29.69)17. Wang S, Yan ZZ, Yang X, An S, Zhang K, Qi Y, Zheng J, Ji YX, Wang PX, Fang C, Zhu XY, Shen LJ, Yan FJ, Bao R, Tian S, She ZG and Tang YD#. Hepatocyte DUSP14 maintains metabolic homeostasis and suppresses inflammation in the liver. Hepatology. 2018;67:1320-1338. (IF=17.425)18. Sun P, Zeng Q, Cheng D, Zhang K, Zheng J, Liu Y, Yuan YF and Tang YD#.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rotein 6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steatosi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by suppressing Ask1. Hepatology. 2018;68:2212-2229.(IF=17.425)19. Sun P, Lu YX, Cheng D, Zhang K, Zheng J, Liu Y, Wang X, Yuan YF and Tang Y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induced protein 1 target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to protect against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epatology. 2018;68:2359-2375. ((IF=17.425)20. Tang Y*, Qiao S, Su X, Chen Y, Jin Z, Chen H, Xu B, Kong X, Pang W, Liu Y, Yu Z, Li X, Li H, Zhao Y, Wang Y, Li W, Tian J, Guan C, Xu B and Gao R. Drug-Coated Balloon Versus Drug-Eluting Stent for Small-Vessel Disease: The RESTORE SVD China Randomized Trial.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8;11:2381-2392. (IF=9.544)21. An S, Zhao LP, Shen LJ, Wang S, Zhang K, Qi Y, Zheng J, Zhang XJ, Zhu XY, Bao R, Yang L, Lu YX, She ZG and Tang YD#. USP18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steatosi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its deubiquitinating activity. Hepatology. 2017;66:1866-1884.(IF=17.425)22. Tang YD* and Katz SD. Anemia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revalence, etiology, clinical correlat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Circulation. 2006;113:2454-61.(IF=29.69)23. Tang YD*, Kuzman JA, Said S, Anderson BE, Wang X and Gerdes AM. Low thyroid function leads to cardiac atrophy with chamber dilatation, impaired myocardial blood flow, loss of arterioles, and severe systolic dysfunction. Circulation. 2005;112:3122-30. (IF=29.69)
预约挂号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协议
一、总则

1.1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归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1.2 用户在注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本协议,并同意遵守本协议后方可成为注册用户。一旦注册成功,则用户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间自动形成协议关系,用户应当受本协议的约束。用户在使用特殊的服务或产品时,应当同意接受相关协议后方能使用。

1.3 本协议则可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时更新,用户应当及时关注并同意本站不承担通知义务。本站的通知、公告、声明或其它类似内容是本协议的一部分。

二、服务内容

2.1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内容由本站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2.2 本站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或移动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为使用移动网而支付的手机费)均应由用户自行负担。

三、用户帐号

3.1经本站注册系统完成注册程序并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即成为正式用户,可以获得本站规定用户所应享有的一切权限;未经认证仅享有本站规定的部分会员权限。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对会员的权限设计进行变更。

3.2 用户只能按照注册要求使用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注册。用户有义务保证密码和帐号的安全,用户利用该密码和帐号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由用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用户发现帐号遭到未授权的使用或发生其他任何安全问题,应立即修改帐号密码并妥善保管,如有必要,请通知本站。因黑客行为或用户的保管疏忽导致帐号非法使用,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使用规则

4.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有关计算机互联网规定和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法规、实施办法。

4.2 用户对其自行发表、上传或传送的内容负全部责任,所有用户不得在本站任何页面发布、转载、传送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否则本站有权自行处理并不通知用户:

(1)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4.3用户承诺对其发表或者上传于本站的所有信息(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电影、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和电脑程序等)均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或者已经得到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授权;如用户违反本条规定造成本站被第三人索赔的,用户应全额补偿本站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赔偿费、诉讼代理费及为此支出的其它合理费用);

4.4 当第三方认为用户发表或者上传于本站的信息侵犯其权利,并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或者相关法律规定向本站发送权利通知书时,用户同意本站可以自行判断决定删除涉嫌侵权信息,除非用户提交书面证据材料排除侵权的可能性,本站将不会自动恢复上述删除的信息;

(1)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2)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3)不得利用本站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行为;

(4)不得利用本站进行任何不利于本站的行为。

4.5如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违反上述任何规定,本站有权要求用户改正或直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用户张贴的内容、暂停或终止用户使用网络服务的权利)以减轻用户不当行为而造成的影响。

五、隐私保护

5.1本站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单个用户的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本站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1)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2)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4)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5.2本站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本站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本站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5.3 在不透露单个用户隐私资料的前提下,本站有权对整个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商业上的利用。

六、版权声明

6.1本站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归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或与作者共同享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6.2 本站特有的标识、版面设计、编排方式等版权均属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未经本站许可,不得任意复制或转载。

6.3 使用本站的任何内容均应注明“来源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署上作者姓名,按法律规定需要支付稿酬的,应当通知本站及作者及支付稿酬,并独立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6.4由于本站付有作者相应稿酬,凡在后台生成的有效文章不可删除,版权归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6.5 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6.6 恶意转载本站内容的,本站保留将其诉诸法律的权利。

七、责任声明

7.1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本站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及一切后果将完全由用户本人承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7.2 本站无法保证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

7.3 本站不保证为方便用户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等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站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7.4 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本站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7.5 对于站向用户提供的下列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缺陷本身及其引发的任何损失,本站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1)本站向用户免费提供的各项网络服务;

(2)本站向用户赠送的任何产品或者服务。

7.6本站有权于任何时间暂时或永久修改或终止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而无论其通知与否,本站对用户和任何第三人均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八、附则

8.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8.2 如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8.3 本协议解释权及修订权归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